魍港太聖宮


【嘉義布袋魍港太聖宮】
民國83年(1994)10月16日,成功大學石萬壽教授,
發表魍港太聖宮媽祖,為湄洲來台最早之媽祖金尊,
引起宗教界,地方人士,高度關切,
經立法委員曾振農、秘書葛俊人協助,
積極聯繫台灣省文獻會、文建會、教育部,委派學者專家鑑定。
民國84(1995)10月20日,台灣省文獻會委派學者專家,
蒞臨魍港太聖宮鑑定媽祖。11月28日,
教育部依據《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》第三條之規定,
聘請國立歷史博物館,典藏組主任黃永川、
助理施慧美,史學教授阮昌銳、莊伯和,三位學者專家,
蒞臨魍港太聖宮評鑑;廟方代表石萬壽教授。
石教授以為:「魍港媽祖,神情威嚴,面型長,
瓜子面,似乎明朝年代,美人時尚典型風格之瓜子面。
魍港媽祖神像,金身長,額頭寬,座椅小,
符合航海方便,而安座於船上也。魍港媽祖神像,
造型與人類體型比例相等。冕旒珠廉九條為妃,
十二條為后,而魍港媽祖,冕旒珠廉九條為妃」。
黃主任以為:「魍港媽祖,即係紅豆杉彫成,
鼻圓潤而長,屬於懸膽鼻。魍港媽祖,
天庭高而飽滿,面型長而豐腴,然眼神朝下觀視,
黻衣穿著於內,外型樸素。魍港媽祖,面型朱漆,
色純紅而豐滿」。阮教授、莊教授以為:「魍港媽祖,
雕法纖細,曲線單純大方,俱明朝特色,
與觀世音菩薩神像,造型大致相同;魍港媽祖髮髻,
保留湄洲傳統式樣,又有景泰藍,彩繪之風格」。
至於清朝初年,媽祖神像雕法,石教授以為:
「清朝初年,媽祖神情慈祥,頭大身小,
肉餅面,額頭小,面型圓而豐腴,座椅又大」。
黃主任以為:「清朝初年,媽祖面大鼻小,
天庭低而狹窄,然黻衣穿著於外,造型華麗,
面型朱漆,色澤較濁。因此,魍港媽祖,
天妃冠長度,與天庭齊,金尊與廣東媽祖雕法,
神韻截然不同;魍港媽祖,係福建風格雕成」。
民國84年(1995)12月28日,教育部書函:
「台(八四)社字,第0六四二四九號,
有關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,魍港太聖宮媽祖神像,
申請古物鑑定,是為明朝末年媽祖神像,
屬於文化資產保存法,第三條第一款,
所稱之古物。但有關魍港媽祖,是否為本省最早之媽祖神像,
因乏有力證據,無從判斷。請轉嘉義縣魍港太聖宮,
妥為保管,維護此一媽祖聖像」。民國85年(1996)2日8日,
嘉義縣縣政府書函:「(八五)府教社字,第0一四六三四號,
魍港太聖宮媽祖神像,經教育部鑑定,是為明朝末年媽祖神像。」
魍港媽祖,又稱衙門媽,荷蘭佔據魍港期間(1634-1661),
魍港天妃宮遭遇洪水侵襲,
荷蘭士兵將媽祖神像迎至砲台,因稱衙門媽。
魍港媽祖又有割肉治病之稱,
凡急難病症,經童乩指示,將媽祖座底,
剔一薄片和藥煎服,無不神效。因此,
魍港媽祖座底,有此窟窿,
可見媽祖之慈悲得來信徒割肉治病之感恩。
另外,魍港太聖宮最盛大也最具知名度的祭典是農曆三月的
「海上會香儀式」,由太聖宮主辦,
一般媽祖遶境會香皆由陸路,太聖宮之海上會香活動顯得極為特別,
是全臺唯一經由海路會香的媽祖遶境民俗慶典。
會香儀式是先將太子神像請出,
再將媽祖神像請出安座,隨後由人護持神鑾,
在好美里碼頭祭令旗之後,依序登上船笩出海,
航行後抵達布袋外海上由信徒臨時搭建的海上平台,
舉行祭天與媽祖祀蠧大典。
不論是在岸上或是搭上觀光漁筏出海的信徒,
莫不祈求媽祖再次給予漁民、鄉民們來年的平安,
而裊裊香煙也隨著空氣上達天聽,氣氛莊嚴且肅穆,令人感動。
太聖宮位在好美里境內,原是一處鄉內漁民出海時、
祈求平安的祭拜場所,宮內供奉的是漁民的守護神—媽祖。
太聖宮的媽祖神像跟其他地方的可不一樣,這是經過教育部鑑定,
屬於明末時期的媽祖神像,歷史長達三百多年,極具保護價值,
也因為如此,太聖宮不僅受到當地信徒的景仰,
也是海內外各地善男信女爭睹的珍貴古蹟。
太聖宮一年內會舉辦各式祭典,其中最盛大也最具知名度的
當屬每年農曆三月的海上會香儀式,此時,太聖宮會主辦活動,邀請朴子配天宮、
布袋安天宮的媽祖一起進行海上會香的儀式,
一條條滿載虔誠信徒的觀光漁筏飄搖在大海上,祈求媽祖再次給予漁民、
鄉民們來年的平安,裊裊香煙也隨著空氣上達天聽,氣氛莊嚴,
令人感動,目前也是當地極負盛名的文化活動。
近期更推出3D彩繪吸引遊客前往
好美里3D彩繪
地址625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132號
電話05-3431714
傳真05-3431444
營業時間參觀或開放時間為 05:00-20:00
聯絡人魍港太聖宮管理委員會
交通資訊
自行前往:
1.走中山高下新營交流道經鹽水、布袋的方向,接台17線左轉,
再於新塭派出所斜對面左轉接163縣道循好美里指標即可抵達。
2.走二高請於白河交流道下,接縣道172往新營、鹽水、布袋的方向,
接台17線左轉,再於新塭派出所斜對面左轉接163縣道循好美里指標即可抵達。
搭乘大眾運輸:
可搭乘西部幹線於新營火車站下,轉搭新營客運從新營往好美里的班車在好美里站下即可。